雄安新区一周年,五大关键词看文化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这一年里,十九大到全国两会关注雄安;这一年,BAT等互联网巨头注册落地;这一年,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开始向雄安输送。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请和言之有范一同关注这一年里雄安新区的文化事。
顶层设计:十九大、两会聚焦雄安
坚持初心,高起点高标准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目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基本完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对符合雄安新区规划方向和要求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各方面没有异议、对今后雄安新区的发展是有利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始启动。2月28日已经启动开工建设北京到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和河北方面抓紧组织编制指导雄安新区改革开放综合性文件,将汇聚相关的政策,体现中国现在深化改革的具体内涵,扩大开放的具体内涵。要符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建设初心。
文化传承:遗产普查与村史建设
全域文化旅游未来可期
雄安新区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丰富。坐落在燕赵大地上的雄安新区史上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茶马互市,是边境贸易的重要节点,从历史文化积淀上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一大批以古战道、水长城为代表的文物遗产和以雄州古乐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自带文化旅游“先天基因”,新区全域旅游开发空间广阔。雄安新区内有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烟波浩淼、天水一色、绿苇环抱、荷塘摇曳,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天然优势。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久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现有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7处,市、县级文保单位37处。过去这一年,相关部门对雄安新区内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梳理。
2017年6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成立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对雄安新区全境33个乡镇的640个行政村约200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全面掌握了雄安新区内文物遗存总体分布情况,登记各类文物遗存263处,其中遗址189处、墓葬43处、古代建筑15处、近现代文物16处。这些文物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其中地下埋藏文物尤以新以石器、战国、汉代的为多,涉及城址、聚落址、墓葬、窑址等,而地上遗存则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碑刻以及近现代革命史迹。位于雄县的宋辽边关地道,都是挖洞砌筑而成,内设休息区、议事厅、兵器库等功能区,被誉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位于容城的南阳东周、汉代遗址群,是一处中型城址,其承载的东周燕文化和汉代文化是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9月12日,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完成。普查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13项,其中211项呈活态存在。雄县古乐、雄县鹰爪翻子拳、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新芦苇画、白洋淀苇编、马家寨传统造船技艺、白洋淀面塑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代表。
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务”
雄安新区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提供优势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这一年,新区“互联网+政务”领域成为亮点。
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社与雄安新区管委会共建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揭牌运营,“雄安天下”客户端和“人民雄安网”也正式上线。从此,雄安新区有了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的权威渠道,雄安新区的声音通过人民雄安网将在世界传播得更广泛。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下设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创意共生、成果共推,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讲好雄安故事,向国内外介绍雄安建设的好理念、好做法。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政务信息、生活资讯、百姓民生相结合,改变了市民以往只能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语境下被动接受与城市发展相关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民主动参与的可能性。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可以促进政府与市民的双向互动,强化信息沟通,进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从线下走向线上,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文化产业:企业与平台落地,创新、智慧占主流
雄安新区定位极高,建设雄安新区不等于再造一个“超级城市”,不会重走高投资、大项目拉动的城市开发模式,而是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并与上述城市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实现错位发展。而文化产业及其融合发展则是符合上述“疏解”功能需求并践行“新发展理念”和“融合发展”的必要选择。
2017年5月15日,“以文兴业,筑梦雄安”的文创产业“走进雄安”主题高端论坛系列活动在雄县召开,众多专家共谋雄安文化产业未来发展。
2017年8月19日,由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和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联合组织召开的雄安新区城市生成与发展专家研讨会在京顺利举办。此次会议旨在集全球视野和国内外资源,从人文、历史、伦理等多视角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过去这一年,文化企业纷纷落地雄安。2017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第一家与雄安新区开展深度合作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未来,阿里巴巴将拿出最先进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资源,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未来城市的标杆和中国样本。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投入最顶尖的技术和创新资源,全力助推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建设。阿里巴巴在新区注册3家子公司,分别为阿里巴巴雄安技术有限公司、蚂蚁金服雄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和菜鸟雄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腾讯公司在新区注册成立河北雄安新区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后,于2017年11月23日与雄安新区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拉开深度合作的帷幕。根据协议,双方成立腾讯(雄安)金融科技实验室,并在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等方面深化合作。金融科技实验室在新区落地后,将在新区先行先试大数据风控体系、基于腾讯云的区块链服务等金融黑科技,在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贡献。此外,腾讯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在雄安新区发起“艺术行动”公益活动。腾讯基金会还携手荷风基金,共同发起成立青少年艺术启发平台,聚合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力量,探索“线上+线下”艺术教育新模式,丰富艺术教育的手段和内容,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城乡均衡化发展。
2017年12月20日,雄安新区与百度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雄安AI-City、智能云基础设施和AI国家实验室,共推无人驾驶等。百度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车、云计算等多领域的技术与应用优势,以自动驾驶、对话式人工智能为重点,推动智能产业与服务在新区的试点示范。共推无人驾驶,打造智能出行新模式。双方围绕新区智能交通规划,发挥百度自动驾驶生态优势,共同打造“智能公交+无人驾驶”智能出行试点示范。共建智能云基础设施,赋能行业智能升级。针对新区智能城市规划,百度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方案并实施,推动新区智能城市建设。依托智能云ABC技术、数据、产品、资金等,助力新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12月20日,百度还在雄安新区组建成立了Apollo(阿波罗)理事会,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会议。百度Apollo(阿波罗)自动驾驶车队首次在雄安新区亮相。
作为首批获批入驻雄安新区的企业代表,BAT积极在新区布局,分别在新区注册分公司,与新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金融科技、无人驾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并深度参与新区规划建设。京东、360、科大讯飞、寒武纪等前沿信息科技企业近期分别与雄安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注册企业入驻雄安新区。
此外,2017年底,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正式签署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协议,12家中关村节能环保及智慧城市服务企业进驻。2018年3月25日,雄安新区首个双创中心——“雄安绿地双创中心”正式开业。目前,进入雄安新区的企业多集中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虚拟现实、新零售、在线教育、创业媒体、企业服务等领域。
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协同
过去这一年,高校、科研机构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根据不同情况,以整体搬迁、部分搬迁、新建校区或以筹办科研、教学联合体的形式,在雄安落地。
截至目前,近百所在京高校中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十余所学校相继表态,将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大学表示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在雄安新区规划建立学科齐全,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于一体的一流医学中心,光华管理学院拟在雄安新区建立培训中心,开展企业人才、管理人才高端培训。中国人民大学提出在新区规划建设传承推广中医药文化的“国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提出建设“中国生命科技大学”的设想。北京体育大学则提出,建设一个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训练、科研方面的优势,在结合雄安新区在康复医疗方面需求的同时,为新区体育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人力、智力上的专业支持。北京林业大学将建设白洋淀生态研究院,服务和支撑雄安新区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希望通过建设研究生院,培养和吸引医学高端人才,在新区打造“医教研产防”一体化的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与此同时,还将利用医学信息资源与服务优势,建设卫生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并依托诸多研究所院的资源与优势,围绕药物研发、生物技术转化等领域,打造生物研发创新的高端平台。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成立
聚焦新区大文化建设
2017年4月22日,在雄安新区设立仅20天后,中国传媒大学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雄安新区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成为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为中心而设立的新型智库机构。6月2日,我国首部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学术性研究文集《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
在此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研究院组织了雄安新区三县百人大调研活动、雄安新区村史建设调研及公共文化服务调研。先后走访三县近50个村庄,20余家企业(含工厂),采访了当地农户、渔民、企业家、手工业者、教师、医生、小商贩等近300余人,完成200余篇调研手记,形成30余篇调研报告,拍摄近万张影像资料。这一年里,中国传媒大学雄安新区研究院还出版了《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三卷);举办了全国百名博士学术论坛·2017:“未来雄安:展望与构想”,并汇编成学术论文集。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的建设,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立足大历史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随着新区建设的有序进行,现有县域的产业形态、社会空间、生活方式、治理模式、文化生态、城乡风貌等各方面都迎来颠覆性的转变,而与之相应的是一系列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及相关理论的系统建构。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对雄安新区来说,更是浓墨重彩的一年。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受到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为燕赵大地注入勃勃生机。引用范周教授在《雄安新区研究的新理论增长点——基于文化、产业、民生的现实维度》一文中的论述,“雄安新区”建设的理论研究需着眼文化资源、产业发展与民生三个现实维度。未来,雄安新区建设要做到顶层设计与底层关怀良性互动;要建立传承创新示范区,汇聚高端要素,实现“双轮驱动”;要探索发展新模式,落实发展新理念;要制定城市根本大法。雄安新区研究要以雄安新区为范本,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贡献新的理论增长点,要以雄安新区为缩影,为中国伟大复兴开创又一历史新篇章作序。
参考来源:
范周,《雄安新区研究的新理论增长点——基于文化、产业、民生的现实维度》
凤凰网河北频道,《在新时代,创造雄安质量》
中国新闻周刊,《雄安科教走精准、精细之路 高校、科研机构抛橄榄枝》
人民网,《“雄安模式”会不会舍弃报社、电视台?》
END
责 编 | 朱鑫峰
美 编 | 李晓飞
推荐阅读
范周:雄安新区研究的新理论增长点——基于文化、产业、民生的现实维度(上)
雄安新区大调研 | 容城县经济民生现状 喜人,教育质量亟需提升